亲情散文关于项脊轩志
2020-12-03 范文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 标签 : 项脊,轩志,亲情 浏览量:7万
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导学案设计
24(1)过了一年,又死了一个
(2)冬天生炉火剩的煤屑,叫丫鬟做成煤团,一个一个晒在台阶下面
(3)对待佣人很慈善,佣仆即使被打了,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。
7
教学目标
教学重点和难点
1.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。
2.背诵全文。
课时分配
3课时
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
一、题解与作家作品
要求学生看注解①,教师补充:《项脊轩志》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。项脊轩,书斋名,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。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?据说有双重意思:一是说它窄小,如在颈脊之间;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,有纪念意义。
归有光自幼苦读,九岁能属文,但仕途不利,35岁才中举人,其后二十余年,八次会试不第。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,读书讲学。他的学生很多,称他为“震川先生”。到60岁才中进士,授县令职。
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,但他博览群书,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,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。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,但有他自己的特色。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,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,以及家人、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,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,所以感染力很强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《项脊轩志》,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。
二、朗读课文,疏通文意。
1.教师范读,正音。
补充注音:
2.补充注释:
(1)不能得日:得到阳光。
(2)万籁有声:一切声音都听得到。
(3)日过午已昏:屋里光线昏暗。
(4)庭阶寂寂:少有人迹。
(5)庭中通南北为一:整体。
(6)凡再变矣:凡,总共;再:两次。
(7)相为应答:为她做出回答。
(8)何竟日默默在此:整天。
3.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,疏通文意,教师串行答疑,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。
三、布置作业
1.熟读课文。
2.课后练习二、三。
第二课时
一、检查作业。
1.订正课后练习二、三。
2.请学生朗读课文,为背诵做准备。
二、讲读课文
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。
课型:新授。
教法:朗读,讲解,提问,总结。
教学过程:
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“今之欧阳修”,他的散文被誉为“明文第一”,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《项脊轩志》。
《项脊轩志》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,其形象鲜明、笔法细腻、情感深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文本感受的主体,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,教师只能引导,而不能越俎代庖
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
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
第一课时疏通字词,初步感知课文